スポンサーサイト

上記の広告は2週間以上更新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 新しい記事を書くことで広告が消せます。  

Posted by スポンサー広告 at

2012年04月24日

在我的窗前起舞

這是一串貝殼組成的風鈴,他們應該來自一片自由的海洋,他們曾在呢裡細細編制者自己蔚藍色的夢。在他們的體內孕育著希望的結晶,他們把自己的一切凝結在這白色的結晶中,儘管他們在孕育的時候會付出疼痛,付出折磨曾璧山中學

可現在,它們是一串風鈴,在我的窗前唱著美麗的旋律。叒甴粄茬他們曾是海的孩子,曾屬於一片藍色,可現在,它們屬於我,屬於連年未曾擦洗的浮塵,它們對塵土訴說他們的記憶,一段不能被抹殺的記憶。

在這段記憶中,有水的滌蕩,有風的洗禮,有海的聲音。而塵土不懂這些,他們只懂得隨著風的流動而流動,他們永遠是被動的他們不懂得什麼叫做對自由的思念。而這些貝殼懂,他們曾經自由過,現在也是。因為他們有一顆自由的心曾璧山中學

時間飛逝風的侵蝕與塵土的掩蓋使得他們的顏色漸漸的消逝,淡化。而這些塵土彷彿聽膩了他們的記憶,開始無止境的休眠。慢慢的他們失望了,他們失去了彼此之間最珍貴的東西,對家的渴望,但他們還在說著,彷彿一個永遠不會做完的夢。舊的塵土慢慢地遷走??了,新的塵土也在隨時光臨,呢些曾經聽過這段記憶的塵土變成了他們家族中有見識的人,儘管他們只是一顆顆細小的塵埃,他們對所有人訴說著貝殼的孤獨,貝殼的難受。塵土彷彿已經成為了貝殼的一部分,感受著它的感曾璧山中學

一陣風刮過,他們又開始歌唱,唱著一曲哀怨,半絲傍徨,他們面對柳樹訴說著離別愁緒,對白雲說對家的思戀,它們總是這樣的傾訴著,傾訴著對自由的渴望,對家的渴望。  


Posted by 向日葵之戀 at 11:37Comments(0)

2012年04月17日

桃之夭夭的風景

從春天的浮雲裡走來,梨花一路驕羞,狆甴粄茬顯盡了女兒嬌態。而桃花呢,且看鄉間果園,山陽坡地,桃花卻是毫不遮掩,更無做作地盡情奔放,盡情展現著她青春活潑的個性,其灼灼之華出盡了自然的風頭。
桃算得上是聖品了,但她並不分貴賤,也不世俗,她總是以平和的心態映入平民的目光,平常的形像走進百姓人家的生活裡。她那粉紅的花瓣與及芳香的氣息,足足令人情動一個春天。
在自然的歡暢和幽幽的惆悵裡,人們有過許多的困惑和好奇,都浸染在桃色芳菲的迷醉中了。面對著灼灼其華的桃花,人們恰似在美酒佳淆中醉倒的一刻,最留戀的還是一張多麼溫馨的床啊。
在歷史的長河中,桃最先是以其艷麗端莊的形象進入人們的視線的。隨著人文的更迭,與及意識形態的演繹,便進化為男子有室,女子有家的象徵物了。於是,千百年來,桃花運勢自春來,桃李芬芳隨年少。在文人騷客們的筆端,桃花是具有豐厚的生命意義的精靈。無論如何,桃花的清香,桃果的甜蜜,都令愛者歡喜,慕者歡心。
桃花,作為自然裡的四時之花,也寄予了我們心性的四時之花。從花的紅暈裡,我們讀出的不單是其夭野明豔的氣息,更是人們看不見的胸襟裡曠達無私的魂靈兒,是生命裡充滿著生動活潑的氣息。桃花無意間透露出的華麗明豔的氣質,是一種自然里寧靜而快意的舒暢,更是人生無盡的趣味。曾記否:“人面桃花”和“四月芳菲”就是一種無窮無盡的誘惑,一種捉摸不透的滋味。
我們欣賞“桃之夭夭”之風韻,也喜“灼灼其華”之氣派。  


Posted by 向日葵之戀 at 16:18Comments(0)

2012年04月11日

我父親走過的路第三章

父親的成長期經歷了中國歷史上最為動亂的歲月,茖甴粄茬因此,父親的一生幾乎就是苦難人生的象徵。軍閥動亂、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土改、農業手工業改造、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改革開放……但父親的個性和做人的行為準則一生都沒有變化,始終表現著嫉惡如仇、抱打不平的特點。
父親的一生充滿了風險變數。從小艱辛,在險惡的環境中勞作不止的父親,由於體力超負荷超極限透支,強健的身體累成幾近畸形,不到二十三歲便駝背。這樣給父親的成家帶來很多因難,再加上家庭一貧如洗,直到三十歲父親都未能娶妻生子,無情的現實嚴重摧殘著父親的身心。由於品質高尚、任勞任怨、為人仗義,父親贏得了廣大鄉民的讚美,同時也就得到了好心人的幫助。後播明村有一位父親的好友叫馮貴成,小名叫大五子。就是在他的熱心幫助下、經多方打聽、精心操持,父親才得以把母親從一個叫西馮城的村子娶了過來。記得母親生前常說:嫁給你父親時,晚上睡覺能從房頂看到天上的星星。
半生孀居的奶奶給富人們做針錢活掙幾個銅板,把人家不吃的綠豆皮拿回來,拌點野菜供全家人食用。新娶來的母親與父親、奶奶同甘共苦煎熬著歲月,就在這衣不遮體、食不裹腹、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裡,先後生了大姐二姐。 “寒冬臘月北風起,富人歡笑窮人愁。”蒼天也總是與窮人過不去,如此艱難的生活,還遇上了天年嚴寒,“環堵蕭然,不蔽風日”冷風呼嘯,一家大小隨時都面臨被凍死的危險。每天僅靠在村公所??當差的二伯父在夜靜更深時偷一塊煤泥悄悄地塞入門縫裡來抵禦嚴寒,我想要不是二伯父的這塊煤泥,奶奶和父母能否活得下來還是個未知數。也許,也不會有我來世一遭的機遇了。
1948年我的家鄉解放,解放後以過土改運動,全體村民按人頭分田分房。我家當時是六口人,父母親、兩個姐姐、哥哥、奶奶。所以分到了六個人的田地、六間房子——我家祖屋的六間破房,按規定就分給了我們家。大伯和二伯也分到了房子——他們租用富人的房子就歸他們所有了。至於土地分到多少,我是無從查考,但是母親跟我講過,只因年代實在太久遠沒擱心上。只記得母親曾精心保存過一個木頭盒子,裡面放著些很陳舊很古老的東西。我小時候經常偷偷地拿出來打開看,尋找一些稀奇古怪能玩的東西過過我貪玩之癮,滿足一下我的好奇之心,無意之間也就翻到了我家土改時的房契和土地使用權證。記得紙已經泛黃,還有一種刺鼻的霉味。童年的我知道家裡最為珍貴的東西就是那個盒子和那些陳年老紙了。
分得土地後,父母開始了全新的生活,樹立了全新的人生觀。從吃不飽穿不暖只求活命的觀念,轉變到發家致富的歷程中。父親是一個農田高手,村中所有人都比不上父親。作為侍弄莊稼的行家里手,他從來不惜力氣,把精力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黃土地,而豐饒的黃土地也就給了豐厚的回報——在父母的辛勤耕耘下,日子有了很大起色,父親還買了幾塊別人多餘的田地、買了馬車及牲畜。據父母親與我講,那時他們過得可算的上是當時的小康生活了,祖輩貧窮哪有過自己的田地和馬車?我暗想當時的父親可能做過有朝一日會當地主的夢吧,因為父親每講起那段日子總是津津樂道,回味無窮!
但弱勢莊稼人的好夢總是被變遷的時代所擊碎,中央政策時刻在變化中,運動一個接一個來:四清、大躍進……以及後來的文化大革命。因為我家世代窮苦,苗紅根正,地地道道的貧下中農,所以其它運動幾乎都沒有觸動父親的靈魂。唯有1957年底開始的大躍進運動深深地傷害了父親:大躍進加入人民公社時,把分給農民的土地和全部農具收歸集體所有,讓父親十年辛苦汗水化為烏有。那一次運動真正灼痛了父親,但他能有什麼辦法?他沒有文化,對撲朔迷離的世事發展沒有預見能力,對突如其來的世事變化也沒有應變準備;他拙於言辭不能暢言自己的見解,見識有限對社會沒有深刻的認識;他思想單純不願探究叵測的人心,更不能扭轉乾坤、改變現實。他唯一能做的只有深深地嘆息、無助地呻吟、無言地垂淚、默默地勞作……
父親還是一個好車把式,那時的牛車像極了古戰車,是木輪,木輪的圓周釘一圈鐵。可能是為了加快行進的速度吧,或許是為了增加它的耐磨性,延長使用壽命。它的軸承部分也是木材所做,為了增加潤滑性,每一輛車上都要掛一個油脂壺,壺裡裝了黑油,記得父親管那油叫車脂。父親就這樣使用著最為古老的運輸工具做著最累的農活。小時的我特愛玩,在農村又沒什麼好玩的東西,只好跟著父親,目的就是坐那輛古老的牛車。坐著父親趕得尖角木輪牛車,心里特別高興也特別甜美,有一種無法言語的自豪感,甚至認為那就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徵,因為別的孩子父親少有做這活的,他們坐不上牛車,只有我才有這樣的條件!坐在牛車的中間,聽父親講那些最為古老最為陳俗最為鄉土的農村故事。在我幼年的視線裡,父親的宏大體魄,簡直就是我的遮陽傘,我的避風灣,只有和父親在一起,我才有著無與倫比的安全感。
記得有一次,往地里送完農家肥返回來快要進村時,村西頭髮生了地震,大地和房子劇烈顫動起來。當時我恰好下了牛車站在一戶人家大門前,父親大喊:“地動了!別動!離大門遠點!”清楚地記得那個破舊的大門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幾分鐘後,那地震發出的奇異聲響伴隨雞飛狗叫的聲音很快就消失了。那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感受地震,第一次從父親口裡聽到“地動”這個學術用詞。
歲月在流逝,父親在蒼老。不知不覺中他滿臉滄桑,滿頭銀絲如雪。對父親來說,我們姐弟四人的健康成長是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知疲倦勞作的最大精神激勵與鼓舞。父親49歲時,母親才生下我,當我快要讀高中時,67歲的父親已不是一個強勞力了。生產隊只好讓父親做比較輕閑點的活——飼養員。父親做什麼都是一絲不苟,一輩子都沒有因為乾不好活讓別人說過。所以當飼養員也自然是起早搭黑,認認真真地當,把生產隊的畜力當自己的一樣餵養,經他手餵養的牲畜都是肥肥胖胖的、強強壯壯的。與別人餵養出來的一看就有著天壤之別。因為天性善良,他對牲畜的愛護也是發自內心的。父親常說牲畜是用來幹活的,不是用來挨打的。對使用牲畜的人父親嚴辭告知,不許鞭打牲畜,不許惡意懲罰牲畜。有人在外面偷打了牲畜回來,父親一看就知道,往往要對他嚴厲批評,從來不留情面。父親就是這樣以他的一片慈愛之心愛護著所有活物。  


Posted by 向日葵之戀 at 13:35Comments(0)

2012年04月03日

小院裏看到的清露

爸媽家,有一個不大不小的院子,錶甴粄茬裡面種了不少花草果木,一年四季,青青綠綠,到了芒果、黃皮、楊桃等果實成熟的季節,樹上枝間更是碩果累累。每次回去,必要到小院裡去轉轉,望望這棵樹,瞧瞧那朵花,看看這株藤,撫撫那叢草。
  
前不久,天氣轉冷,早晨起來,走進院子,發現草地變得濕漉漉的,幾乎所有的枝葉上,全都落上了冰涼的露水。近距離來觀看,無數大小不一的、和不規則圓型的水珠,帶著清晨的溫度,帶著潔淨的身影,輕輕地凝聚於葉片之上,又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著彩光,透著氤氳,顯得晶瑩剔透。
  
清露,是常態,日日降,天天有,原本很平常,但極有看頭,只可惜,在為名利而勞碌時,在為生活而奔波中,是沒有閒心去留意觀賞的。其實,這些天然的水汽,總是無償的、公平的,和自然的浸潤著世間萬物。
  
寫到此,聯想到了上週去市老干大學上課,李老師繼續講解了屈原的《離騷》,在第三部份,有這樣一段描述:“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李老師解釋譯為:只覺得老年在漸漸來臨,擔心不能樹立美名,清晨啜飲木蘭滴下的甘露,傍晚採食秋菊初綻的花瓣來充飢。這是多麼美妙的詩句,這又是多麼浪漫的情懷。
  
屈原的《離騷》,被稱為中國詩歌史上最長的政治抒情詩,其中,有多個段落、並以多種詞彙來形容了各種香草,都是有隱喻的。屈原在詩中自敘身世、品德、理想寫起,抒發了自己遭讒被害的苦悶與矛盾,斥責了楚王楚王的昏庸、群小猖獗與朝政日非,表現了堅持理想,抨擊黑暗現實,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的鬥爭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
  
人,要有高尚情操,也要博學多思,更要有民族氣節。還要明白,人的生命,是極其有限的,到了晚年,與其去爭名利之事,與其去空談長壽之事,倒不如把心態放平和,根據自己的實際狀況,來享受生活。幸福的成本,並不一定是那麼高,就像晨間在爸媽家的院子裡觀賞景物,哪怕是一滴滴的清露,都能讓心靈得到一種淨化,帶來一份美好。
  
清露,不過是水珠,或是水汽,終是要蒸發的,是要散去的,可是,植物枝葉卻因其降落得到了滋潤,而生活簡樸的人,“朝飲木蘭之墜露兮”,也能獲得一種滿足,只可惜,往往內心需求過多的人,是無暇顧及清露的存在,又豈能品出它的甘甜?
  
我的爸爸和媽媽,都已年邁,身體不好,可他們平靜的怡養天年,堅持看書讀報,堅持寫字,堅持勞動,互相照顧,雖有高收入,卻一直保持著簡樸和有規律的生活。他們的言傳身教,也讓我懂得了應如何度過自己的晚年。
  
人,當若清露,自然而然,清淨純潔,細心觀察,用心生活,力求品出個中的真滋味。  


Posted by 向日葵之戀 at 12:20Comments(0)